健康知识|东北小蕊蕊病情怎样了( 二 )


赵父每次出差回来 , 总是给蕊蕊买回大小不一 , 颜色各异的小球 , 家中都成“球国”了 。 等蕊蕊刚会走路 , 赵父又带她到乒乓球馆、篮球馆和排球馆去玩儿 , 她一见到球就不肯撒手 。 蕊蕊1岁半第一天去幼儿园 , 爸妈要走 , 她大哭大闹 , 幼儿园阿姨赶忙塞给她一只排球 , 蕊蕊抱住球哭声立止 。 从幼儿园回来后 , 蕊蕊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爸爸带队训练的排球馆 , 兴致勃勃的 , 从小就和排球结下不解之缘 。
蕊蕊5岁就蹿到1.50米 。 那年父母带她去沈阳姥姥家 , 父母买了张站台票才将她领上火车 , 再拿着户口本艰难地向乘务员解释 。 后来换了位乘务员 , 一口咬定他们在撒谎 , “5岁的小孩能有这么高?!”赵父挺委屈的 , 出站时又提醒小蕊蕊:“蹲下点儿 , 快点儿走!”
赵怀富说:“孩子身高带来的不便是我们遗传的 , 我们就要让这不便变成财富 , 下定决心 , 将孩子培养成郎平式的人物 。 ”

伤是镶在乌云上的银边
赵蕊蕊从小就有个性 , 坚持己见 , 认定球是方的 , 就不准你说是圆的 , 因此隔壁阿姨送她一个“二邪头”的绰号 。
读小学时 , 爸爸跟大女儿赵蓉蓉谈去八一队学打排球的事 , 蓉蓉没应 。 在一旁做作业的蕊蕊却跳了起来:“我去!”“那怎么行 , 你现在还是小萝卜头!”
经不住小女的恳求 , 父母应了 。 赵蕊蕊11岁就进了八一队 , 13岁真正开始学打排球 。 别人还在母亲怀里撒娇呢 , 赵蕊蕊却独自到北京闯天下 。 既要承受部队严格的纪律约束和大量训练 , 同时还要处好人际关系 , 对一个孩子很不容易 。 但什么都不会做的蕊蕊 , 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 , 学会独立生活 。
一进八一队 , 赵蕊蕊就郑重其事地向爸爸宣布:“我先在青年队打三年基本功 , 争取到一队 , 争取打主力 , 然后争取进国家队打主力 , 然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 赵蕊蕊练得很苦 , 节假日也坚持加班加点 , 自己练习 , 放假回家也从不间断训练 。 有时晚上就要乘车归队了 , 上午她仍然坚持训练 。
“蕊蕊真懂事 , 是个好孩子 。 ”领导、教练都这么说 。
除了在八一队进行正常的训练 , 八一二队的主教练韩云波还抓紧时间给赵蕊蕊吃小灶 , 每一个动作都让她反复练习多遍 , 决不允许犯一丝错误 。 赵蕊蕊私底下也琢磨战术技巧 , 每次电视有排球比赛 , 她都舍不得眨眼睛 。 比赛前她给父亲打电话 , 让他将比赛录下来 , 以便自己回家后琢磨 。
对排球的这份热爱和执著 , 使赵蕊蕊进步神速 。 入队半年她就被队友推荐为副队长 , 自199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学员 。
挫折总是埋伏在顺境之中 。 1998年夏天 , 赵蕊蕊随八一队在秦皇岛集训 , 天热地板打滑 , 她不小心摔倒 , 右膝半月板严重受伤 , 后来与国家青年队失之交臂 。 1999年的秋天 , 赵蕊蕊膝关节半月板又老伤复发 , 训练中跌倒在地 。
从不流泪的她此时哭了 , 捶着自己的腿 , 一个劲儿说这怎么办?疼痛对于她根本无所谓 , 她是对迫在眉睫的世界杯赛而心急如焚!为了保护好这个“小巨人” , 队里断然决定放弃赵蕊蕊参加世界杯赛资格 , 并建议手术治疗 。
摘除半月板是个小手术 , 但有风险 , 万一失败 , 赵蕊蕊将不能重返排球场 。 连夜从南京赶来的赵怀富心事重重 , 病床上的女儿却依旧展开了甜美的笑容 , 坚定地说:“我要手术 。 保守治疗就能保证我重返球场 , 旧伤不再复发?如果害怕风险而不敢去‘搏’ , 又哪来成功的希望?现在科技发达 , 手术成功了 , 今后教练和我就再无后顾之忧了!对国家对我都好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