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腹地有机大牧场:科学养殖让畜产品走出“深闺”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三江源”腹地有机大牧场:科学养殖让畜产品走出“深闺”】图为牧民华角才让正在放牧 。 祁绣娟摄
中新网青海黄南7月4日电 题:“三江源”腹地有机大牧场:科学养殖让畜产品走出“深闺”
作者 祁绣娟
夏季,地处“三江源”腹地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河南县)“有机大牧场”绿草如茵,成群的牛羊悠闲觅食 。
河南县平均海拔3600米,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 县域内河曲马、雪多牦牛、苏呼欧拉羊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 该县利用无污染草场、畜禽优良品质、优质矿泉水等资源禀赋,以科技转变生产,发展有机畜牧业和生态水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
“三江源”腹地有机大牧场:科学养殖让畜产品走出“深闺”
图为河南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农办项目办主任才让南杰(右)介绍合作社情况 。 祁绣娟 摄
从2006年开始放牧的华角才让是河南县赛尔龙乡的欧拉羊养殖示范户,现在家里有400多头羊、82头牛 。
为达到草畜平衡,提高牛羊品质以及让草场有季节的休息,华角才让一家人花钱租用别人家闲置的草场放养牛羊 。
“三江源”腹地有机大牧场:科学养殖让畜产品走出“深闺”
图为特色畜产品 。 祁绣娟 摄
因品质好,华角才让每年都会参加优良畜种评比大赛,“尤其在‘那达慕’盛会上得奖后,羊的价格自然上去了,曾有一只欧拉羊种羊以6万多(人民币,下同)的价格交易成功 。 ”华角才让说,虽然养殖数量不多,但收益和效益却比以前要高 。 去年,除去草场费,挣了40多万 。
从粗放式放牧到现在的精细化、科技化,农牧民不仅在思想观念上积极转变,还在生产结构上做出调整,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和产业化畜牧业转型 。
“三江源”腹地有机大牧场:科学养殖让畜产品走出“深闺”
图为本土品牌“阿米雪”生产的咖啡 。 祁绣娟 摄
河南县以“企业+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完成23个特色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订单牧业”有效带动4000余户牧民增收 。 同时,强化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条,让有机畜产品走出草原“深闺” 。
河南县赛尔龙乡兰龙村作为生态有机畜牧业建设试点村,在2010年成立合作社 。 当地高原牦牛“雪多牦牛”与大通牦牛、环湖牦牛并称青海三大牦牛,目前存栏牦牛有4000多头 。
牧民更藏杰2016年来到合作社从事养殖工作,除了每年的入股分红外,每月可以领到一万多元工资 。
“三江源”腹地有机大牧场:科学养殖让畜产品走出“深闺”
图为特色畜产品 。 祁绣娟 摄
“我们在牦牛养殖场的基础上又建立了牦牛肉干肉加工厂和电商物流服务点 。 全村共122户,入股了119户,还有25万亩草场入股 。 2021年牧民共分红达420多万,相对与以前,人均提高了9000多元 。 ”兰龙村党支部书记长爱说 。
“近年来,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目标,依托国家级农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养殖和加工基地,研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有机畜产品330余种,完成了26项144类商标注册,14个系列畜产品喜获中国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双认证’” 。 河南县县长钢夫介绍,三江牧场、青清海、启龙牧场等有机品牌持续打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