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蟹池中常见的水草及其种植管理技巧有哪些?


养蟹要养水 , 养水就要种草 。 培养优质草养殖水体是养殖优质大规格河蟹的重要前提 。 成蟹养殖出产中常用的水草主要有四种: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 。 这四种水草都是沉水性植物 , 也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可用于养殖河蟹的水草良种 。

【水草】蟹池中常见的水草及其种植管理技巧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生物学特征
1.轮叶黑藻 。 轮叶黑藻的特征是喜高温、生长期长、适应性好、再生才能强 , 河蟹喜食 , 合适于光照充足的池塘及大水面播种或栽种 。 轮叶黑藻被河蟹夹断后能节节生根 , 生命力极强 , 因此不会败坏水质 。
2.金鱼藻 。 金鱼藻具备耐高温、蟹喜食、再生才能强的长处 , 缺点是旺发易臭水 。 依据这一特征 , 金鱼藻更合适在大水面中栽培 。 而且水草旺发时 , 要适当把它稀薄 , 避免其过密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出现死草臭水现象 。
3.伊乐藻 。 伊乐藻发芽早 , 长势快 , 在早期其他水草还没有长起来的时候 , 只有它可认为河蟹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供应理想场所 。 这种草不耐高温 , 而且生长茂密 。 当水温达到30℃时 , 基本结束生长 , 也容易臭水 , 因此这种水草的笼罩率应节制在20%以内 , 养殖户能够把它作为过渡性水草进行种植 。
4.苦草 。 苦草具备蟹喜食、耐高温、不臭水的长处 , 缺点是容易遭到破坏 。 特殊是高温期给河蟹喂食改口季节 , 假如不留意保护 , 破坏十分严峻 。 有些以苦草为主的养殖水体 , 在高温期不到一个星期苦草全体被蟹夹光 , 养殖户捞草都来不及 。 据笔者测算 , 以苦草为主的养殖水体每667平方米(1亩)的捞草成本在70—120元 。 有些捞草不及时的水体 , 甚至出现水质恶化 , 有的水体发臭 , 出现“臭绿莎” , 继而引发河蟹大批死亡 。
二、种植与管理
1.轮叶黑藻的种植与管理:
(1)枝尖插植滋生 。 轮叶黑藻属于“假根尖“植物 , 只有须状不定根 , 在每年的4—8月 , 处于营养生长阶段 , 枝尖插植3天后就能生根 , 构成新的植株 。
(2)营养体移栽滋生 。 一般在谷雨前后 , 将池塘水排干 , 留底泥10—15厘米 , 将长至15厘米的轮叶黑藻切成长8厘米左右的段节 , 每667平方米按30—50公斤平均倾注 , 使茎节部分浸入泥中 , 再将池塘水加至15厘米深 。 约20天后全池都笼罩着新生的轮叶黑藻 , 可将水加至30厘米 , 以后逐渐加深池水 , 不使水草显露水面 。 移植初期应维持水质清爽 , 不能干水 , 不宜使用化肥 。 如有青苔滋生 , 可使用杀青苔药物杀灭 。
(3)整株种植 。 在每年的5—8月 , 天然水域中的轮叶黑藻已长成 , 长达40—60厘米 , 每667平方米蟹池一次放草100—200公斤 , 一部分被蟹直接摄食 , 一部分生须根着泥存活 。 水质管理:白天水深 , 晚间水浅 , 减少河蟹食草量 , 促进须根生成 。
2.金鱼藻的种植与管理:
(1)金鱼藻的栽培技巧 。 金鱼藻的栽培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在每年10月份以后 , 待成蟹基本捕捞结束后 , 可从湖泊或河沟中捞出全草进行移栽 。 这个时候进行移栽 , 因为没有河蟹的破坏 , 基本不需要进行专门的保护 。 用草量一般为每667平方米50—100公斤 。 二是每年5月份以后可捞新长的金鱼藻全草进行移栽 。 这时候移栽必需用围网隔开 , 避免水草随风漂走或被河蟹破坏 。 围网面积一般为10—20平方米1个 , 每667平方米2—4个 , 每667平方未用草种量100—200公斤 。 待水草落泥成活后可拆去围网 。 三是在河沟的一角设立水草培养区 , 专门培养金鱼藻 。 培养区内不放养任何草食性鱼类和河蟹 。 10月份进行移栽 , 到次年4—5月份就可取得大批水草 。 每667平方米用草种量50—100公斤 , 每年可收获鲜草5000公斤左右 , 可供1 。 67—3 。 3公顷(25—50亩)水面用草 。

推荐阅读